第1章緒論1 1.1建筑能耗現狀1 1.2建筑供暖現狀與趨勢2 1.3蓄熱技術在清潔供暖中的重要性3 參考文獻4 第2章跨季節蓄熱技術5 2.1蓄熱技術概述5 2.1.1蓄熱方式5 2.1.2跨季節蓄熱技術發展6 2.2跨季節地下蓄熱及建筑供熱系統8 2.2.1BTES系統原理及建筑供熱系統8 2.2.2WTES系統原理及建筑供熱系統16 2.2.3ATES系統原理及建筑供熱系統18 2.2.4GWES系統原理及建筑供熱系統21 2.2.5四種地下跨季節蓄熱系統對比分析21 2.3BTES技術關鍵問題國內外研究現狀24 2.3.1BTES技術應用研究現狀24 2.3.2BTES技術理論研究現狀24 2.3.3關鍵存在問題28 2.4BTES系統與GSHP系統邊界29 2.4.1概念邊界30 2.4.2技術邊界31 參考文獻32 第3章跨季節埋管蓄熱系統單井蓄熱體模型及熱特性分析36 3.1BTES系統單井蓄熱體幾何模型36 3.1.1ANSYS軟件介紹36 3.1.2幾何模型37 3.1.3網格劃分38 3.2BTES系統單井蓄熱體數學模型40 3.2.1單井傳熱過程40 3.2.2鉆孔內部傳熱模型41 3.2.3鉆孔外部傳熱模型46 3.2.4單值性條件50 3.3BTES系統單井蓄熱體模型驗證54 3.3.1網格獨立性驗證54 3.3.2模型簡化假設驗證58 3.3.3熱響應實驗驗證59 3.3.4單井沙箱實驗驗證63 3.4BTES系統單井蓄熱體熱特性分析66 3.4.1不同運行條件下換熱性能分析66 3.4.2不同運行條件下瞬態溫度分布67 3.5本章小結72 參考文獻72 第4章BTES系統影響因素及敏感性分析方法74 4.1影響因素篩選與范圍的確定74 4.1.1影響因素篩選74 4.1.2影響因素范圍75 4.2抽樣設計76 4.2.1抽樣設計方法76 4.2.2抽樣設計結果78 4.3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選取79 4.3.1概念及分類79 4.3.2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選用80 4.3.3因素間相關性分析84 4.4全局敏感性分析技術路線與結果表達85 4.4.1技術路線85 4.4.2結果表達85 4.5本章小結87 參考文獻87 第5章BTES系統井群模型及其性能特性91 5.1BTES系統井群布置形式91 5.2BTES系統井群數學模型93 5.2.1BTES井群幾何模型93 5.2.2單值性條件94 5.2.3時間步長獨立性驗證96 5.2.4井群沙箱實驗驗證100 5.3BTES系統性能評價指標102 5.4蓄熱階段性能105 5.4.1總注入熱量(IH)106 5.4.2蓄熱量(SH)和蓄熱率(SE)111 5.4.3熱損失(HL)和熱損失率(HLP)117 5.4.4能量密度(ED1)123 5.4.5平均換熱量(HTR)128 5.5取熱階段全局敏感性結果與分析133 5.5.1取熱量(HE)133 5.5.2取熱率-1(EP1)134 5.5.3取熱率-2(EP2)139 5.5.4能量密度-2(ED2)142 5.6本章小結147 參考文獻148 第6章烏海市某農業大棚應用BTES建筑供暖系統應用實例150 6.1農業大棚建筑介紹150 6.2大棚建筑節能改造152 6.3大棚建筑供暖負荷計算154 6.3.1基本資料154 6.3.2負荷計算156 6.4BTES供暖末端系統設計157 6.5基準供暖設計方案159 6.6BTES與熱泵耦合系統供暖方案設計162 6.6.1設計與優化模擬方案162 6.6.2技術經濟評價方法164 6.7供暖方案優化結果與分析165 6.7.1技術性能分析165 6.7.2經濟性能分析169 6.7.3優化方案結果170 6.8擇優方案設計方法178 參考文獻179 第7章跨季節蓄熱研究展望與新型蓄能系統180 7.1BTES蓄熱技術研究展望180 7.1.1本書研究成果簡述180 7.1.2BTES系統存在的不足182 7.2被動式地下跨季節儲能系統183 7.2.1被動式跨季節供能蓄能系統183 7.2.2被動式集能蓄能供能系統188 7.2.3具有振動強化傳熱功能的被動式蓄能供能系統192 7.2.4具有雙儲液腔結構的地下儲能系統197 7.2.5具有分層結構特征的多用途地下儲能系統200 7.3多模驅動的地下跨季節儲能系統205 7.4建筑集成儲能系統209 附錄213 附錄1主要符號213 附錄2縮略語214 附錄3UDF程序216
ISBN:978-7-122-40177-9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2-02-01
裝幀:平
頁數: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