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工程設計 1 第一章 主要化工設計單位歷史沿革 2 第二章 國防化工新材料開發設計 6 第三章 典型化工工程項目和化工設計能力進步 8 第一節 設計工作起步——恢復原有生產裝置生產 8 第二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三大化工基地建設 9 第三節 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工程設計 10 第四節 穩步發展的5萬噸級中型氮肥廠技術 11 第五節 學習引進技術助力國內尿素技術開發 12 第六節 建設現代化大型化肥和石油化工裝置 12 第七節 引進磷酸二銨技術徹底改變磷肥工業面貌 13 第八節 在消化吸收基礎上應用與創新 14 第九節 化工主要行業的工程和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6 第四章 榮獲國家級獎的部分化工、石化工程項目 20 第五章 人才脫穎而出 28 【背景材料】 31 【輔文】系年要錄(1928—2001年) 37 第二篇 科研開發 53 第六章 化工科研機構的誕生及體系建設 54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54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58 第七章 化工科研開發重要成果 64 第一節 聯合制堿法的開發 64 第二節 碳酸氫銨小氮肥技術開發 67 第三節 聚四氟乙烯制造技術開發 69 第四節 重水技術開發 72 第五節 液氫技術開發 80 第六節 偏二甲肼技術開發 81 第七節 國產新型蒸汽裂解爐(CBL)技術開發 83 第八節 順丁橡膠技術開發 84 第九節 維生素C二步發酵技術開發 85 第十節 “料漿濃縮法”磷酸一銨和三元復合肥的技術開發 86 第十一節 農藥的研制與創制 87 第八章 代表人物 94 第一節 科苑早期楷模 94 第二節 現代化工建設中的杰出人才 99 第九章 化工科技主要機構 107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107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11 【輔文】系年要錄(1746—2001年) 116 第三篇 出版與情報工作 131 第十章 中國古代化工出版 132 第一節 我國第一部手工藝技術匯編《考工記》 132 第二節 晉代葛洪的《抱樸子》 132 第三節 南朝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 133 第四節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134 第五節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134 第六節 北宋曾公亮等編的《武經總要》 135 第七節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 135 第八節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136 第九節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136 第十節 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 137 第十一章 近代化工出版 138 第一節 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的化工譯著 138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化工教材與專著 140 第三節 清末、民國時期的化學、化工期刊 142 第十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出版事業 150 第一節 化工專業圖書教材出版歷程 150 第二節 幾種有代表性的化工教材與圖書出版 156 第三節 化工專業部分獲獎圖書與教材 159 第四節 化工專業報刊出版 162 第五節 化工出版機構 171 第十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情報事業 176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的情報工作 176 第二節 新時期情報工作的轉變與拓展 179 【輔文】系年要錄(公元前3世紀前后—2020年) 191 第四篇 化工教育 207 第十四章 近代化工教育 208 第一節 從晚清到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和化工教育 208 第二節 杏壇師表 210 第十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高等教育 214 第一節 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與建設 214 第二節 重點化工高等院校 215 第三節 代表性高等院校的化工院系 219 第四節 與化工專業有關的國家重點學科 230 第五節 教育精英 231 第十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中專與技工教育 235 第一節 化工中等專業教育 235 第二節 化工技工教育 236 第十七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職工教育 237 第一節 職工文化與技術教育 237 第二節 管理干部教育 238 第三節 技術人員知識更新教育 239 第四節 職工高、中等教育 239 【輔文】系年要錄(1862—1998年) 240 第五篇 化工社團 251 第十八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化工社團 252 第一節 晚清時期成立的社團 252 第二節 中華民國時期成立的社團 254 第十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化工社團 262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的學會活動 262 第二節 改革開放后崛起的行業協會 265 【輔文】系年要錄(1876—2018年) 296 附錄 中國化工系統部級科技獎勵項目名錄(1984—2004年) 304 參考文獻 364 參考資料 370 后記 372
ISBN:978-7-122-39184-1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1-08-01
裝幀:平
頁數:373